计算机专业 “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9-03-13      来源:信息机电学院      浏览量:4802人次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务院发布了1X证书制度正式确立的通知,从2019年开始,将启动 “1+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近几年,我院计算类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畅通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枢纽,率先尝试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取“1+X”证书、提高社会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真正的胜任技术岗相关工作。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实效。

自主选择,融合发展。依照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思路,我院在计算机类专业开设了“深信服智安全工程师/新华三H3C网络工程师”、网站运维特色班、“厚溥”特色班等订单班供学生自主选择。我们以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探寻职业教育供给需求的最佳“侧”平衡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培养目标,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相关企业专家参与了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二是制定了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这种师徒模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全员到课,就连课外时间也会宅在订单班教室自习,学习气氛浓厚。

校企合作,实岗育人。通过引企入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带进课堂。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地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为专业教师及学生一线实践打造高端平台。此外,还建立了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各岗位分岗实训工作任务。与传统的实习实训不同,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以同导师及企业的工程师们一起深入到真实的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不仅积累企业级的实战经验,而且待遇优厚,做到了未毕业先“就业”。

1X证书,成绩突出。作为对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改革的积极响应,如何把教育改革同人才培养贯穿一线,如何把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寓于整个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之中,一直在行动,我们重点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发展,采取小班授课,强化实训效果。学生利用校企共建的资源和平台,通过课堂项目研习和深入企业实际项目实训,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还收获了来自行业龙头企业的职业认证,为未来成功踏入高起点、高收入的互联网领域奠定良好基础。现如今,不少同学已通过了2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收到了来自优质企业的面试邀请。

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2018-2019学年获取证书情况统计表


序号

证书名称

学生姓名

1

华为HCIEHuawei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华为认证互联网专家)

钱江波、何帅、吴亚洲、秦干 (4)

2

H3C认证路由交换网络高级工程师

成明、丁浩、范晨曦、黄鑫波、江成、李琪欣、刘洪祥、柳培、闵杨、裴振兵、彭建新、汤智峰、王冠、杨洋、翟野、张晨曦、赵戌锐 17人)

3

H3C认证网络工程师

成明、范晨曦、黄鑫波、江成、李琪欣、刘洪祥、柳培、潘明成、裴振兵、彭建新、汤智峰、翟野、张晨曦、赵戌锐 14人)

4

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

陈峰、陈亮、耿锦涛、郭家恒、纪广明、柯旺、柯有刚、刘博、罗智献、马鑫、石浩峰、汪训永、王艳涛、徐伟哲、徐晓、张伟、周森、周阳新 18人)

5

深信服认证安全工程师

陈峰、陈亮、耿锦涛、胡钰、纪广明、柯旺、罗智献、马鑫、汪训永、王易凡、徐伟哲、张昆、张伟、周千禧 14人)


initpintu_副本.jpg